学校要发展,教师最关键。怎样才能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,怎样才能最大程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?校本研修成为学校变革的第一抓手。
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成立于1964年,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所属的一所完全中学。2014年3月,在北京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,首都师大二附中由百年老校首都师大附中承办,学校步入快速发展期。也正是自那时起,学校整体性、全方位的校本研修拉开序幕。
激发动力,定位发展新方向
一所学校的改变,首先是教师的改变;教师的改变,首先是评价和激励机制的改变。2014—2015年是首都师大二附中机制变革年,《工资改革方案》《教师综合评价方案》《教师职称晋升方案》《教职工岗位聘任方案》等一系列制度出台,激励教师敬业进取,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业绩。学校明确规定,积极参加校本研修、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可以低职高聘,优劳者优酬。激励机制的改变,激发了教师队伍的研修内动力,学校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升。2015年,学校中高考成绩在北京市所有承办校中提升幅度最大。
2015—2016学年度,是学校的文化建设年。认真梳理办学历史后,学校提炼出自己的文化亮色,组织干部、教师、学生、家长反复座谈,引进专家团队帮助搭建文化框架。最终,全校师生一致同意做“弘美教育”,把“立仁弘美”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。学校的办学目标为“立仁书院,弘美花园”;育人目标为“培养依于仁、志于学、游于艺的俊美学子”。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,学校搭建起“管理文化”“课程文化”“教师文化”“课堂文化”“学生文化”“环境文化”等六大实践体系。对学校文化的全面梳理与构建,也为全校师生定位了校本研修的大方向。同时,一批市级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全面带动了学校的发展,以此为“龙头”,形成了多项不同层级的“弘美”课题群和课题链,聚焦了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重要领域。
课程建设,拓展研修新领域
在“弘美教育”理念统领下,我校课程专家团队搭建并逐步完善了“三三三弘美课程体系”。横向分为“立仁课程”“志学课程”“游艺课程”三类课程群,每个课程群又分为基础通修、拓展选修和进阶融合三个层级,以实现“学会做人、学会学习、学会生活”三大课程目标。
“三三三弘美课程体系”的构建,为全校教师拓展了校本研修新领域。各学科教师充分参与,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者和创新者。
为构建学科课程体系,各部门各学科教师学习研究教育理论、课程标准,制定课程目标,开设校本课程。“立仁课程”旨在教孩子“学会做人”,以“参与实践”为主要方式,使仁爱之心、感恩之情和家国情怀植根于每个孩子的灵魂之中;“志学课程”旨在教孩子“学会学习”,通过基础通修、拓展选修、进阶融合等课程形式,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、科技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;“游艺课程”旨在教孩子“学会生活”,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校的传统优势和底蕴,打造出门类齐全、丰富多彩、选择性强的艺体科技和实践课程,使每个学生通晓一门或几门体育、科技、艺术项目,培养他们健康生存与生活、和谐发展的能力以及科技素养、审美情趣等。
为实践学校弘美课程体系,各部门各学科需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,编写校本材料,制定课程评价标准。在反复学习与研讨过程中,学校《中华旅游景观赏析上下册》《高中语文现代文选读》《中国历史学案》《数趣》等30多本校本学习材料精美呈现。在校本学习材料编写过程中,各学科教师聘请专家指导、组织学术研讨、修改完善,在明确的编写目标和任务驱动之下,校本研修质量不断提高。
专家资源,推高校本研修层次
学校是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教育集团校之一,学校教师充分享受集团大教研的优势:共同备课、共同教研、相互听课交流,集团内师徒结对等研修形式不断提升着校本研修的质量。高中化学教研组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“高端备课项目”,教研组整体教学能力明显提升。“弘美论坛”“智美课堂”等校内教研活动形式多样,精彩纷呈。学科研修特色突出:专家引领,高层次;集团教研,多层面;高端备课,树典型;校内研修,多形式。目前学校专任教师130人中,硕士以上28人,特级教师3人,市区级骨干教师达到35人。
首都师大二附中的校本研修基于文化共识,基于制度保障,基于行动研究。4年多来,全校教师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,获得国家、市、区各类奖项共计500余人次。仅2016年全校教师参与市、区级课题总计达130余人次,荣获市、区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奖项达150余人次。目前学校共开发校本教学材料30余套,学校组织教师从开发背景、课程性质、课程目标、课程实施、实施效果、管理与绩效评估、课程创新七个方面对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梳理总结,并结集为《校本研修——“弘美课程”之拓展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》一书。
通过校本研修,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被唤醒,学校也成为百姓向往的热点学校,教育教学成绩实现了跨越式提高。4年来学校高中招生录取分数线提升了54分,被誉为北京教育“黑马”。弘美校园也成为学生热爱的成长乐
-----转自中国教育报